回首頁  
認識碧達
光學式動物複製
再生牙開發摘要
機器人開發計劃
麗盃閣開發案
產品服務
 投資人
  聯絡我們
 
幹細胞組織工程技術應用 牙支架3D掃描暨成型機開發計畫書(摘要) 3D牙支架掃描成型機開發案
再生牙齒原理說明 再生醫學之技術概念沿革  
再生第三副牙齒—幹細胞組織工程技術應用

在自然與正常的情況下,人類只有乳牙或恆牙兩種,因此當恆牙因外力或齲蛀牙拔除後,就無法再長出新牙,因此,為了健康與美觀的因素,必需藉助義齒鑲造來產生第三副牙齒(假牙),目前的第三副牙齒的修復作業,無論是全齒或是部份義齒的鑲造鑲補,均需先製作一與患者完全相同的牙套,現行的牙套製程可分為口腔外、人工、半自動與口腔內全自動(電腦輔助設計/加工方式),由牙醫師將患者的齲齒修整後,讓患者咬住乳膠以印製牙模,再委託牙模技師翻製石膏齒模,利用金屬脫腊鑄造方式製造牙套,此人工的方法在在用材、製程時效、及精度若不良時,易造成咬合面損壞的缺點目前已有植牙的技術問世,讓缺牙的患者多了一項選擇,將製作完成的假牙,植入於患者的口腔中,其有別於一般以黏合的方式固定,其係將假牙固定於牙齦的骨頭上,例如用金屬釘固定,此種植牙的方式,可使假牙的使用期限增長,且較不會有掉落的問題,但昂貴的成本卻令人怯步,為解決傳統的人工牙套製程的瑕玼,有CAD/CAM業者將3D掃描器導入到口腔外石膏齒模的取像應用上,進行快速與精確的掃描,雖然精度提高,但製程時效卻偏低。

因此1985年瑞士開發出全自動的口腔內牙齒量測單元,並結合陶瓷milling的單元,進行全陶瓷電腦輔助設計暨加工之義齒鑲造及鑲補,在精度與時間效能上均獲得極佳的進步,但產品價格偏高,無法普及到中小型牙醫診所,無法造福所有的牙齒患者;2002年起美國Pamela C Yelick發表第一篇利用幹細胞組織工程技術在體外培養第三副牙齒概念後,全球掀起再生牙齒3原素(幹細胞、生長因子與牙支架的研究,台灣碧達科技積極投入3D牙支架掃描暨成型技術(專利申請中)之研發,由逆向工程、快速成型與微模具澆注技術組成,利用3D掃描牙齒後所得的3D影像,作為人工製牙成型的依據,加以生物分解材料的加工方式,以製成可供牙幹細胞種植與生長因子作用的牙支架。

   
 
碧達科技有限公司 北市忠孝東路3段48號3樓309室(北科大育成中心)
電話(02)8773-7041分機7109 傳真(02)8773-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