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關於光凌 產品介紹 聯絡我們 代理健康食品
CCD的原理
CCD圖像感測器

CCD圖像感測器在微光電視系統中的應用

Come Soon
Come Soon
微光像增強器與CCD耦合方式有三種:
◆(1)光纖光錐耦合方式
光纖光錐也是一種光纖傳像器件,它一頭大,另一頭小,利用纖維光學傳像原理,可將微光管光纖面板螢光屏(通常,Φ有效為Φ18、Φ25或Φ30mm)輸出的經增強的圖像,耦合到CCD光敏面(對角線尺寸通常是12.7mm和16.9mm)上,從而可達到微光攝像的目的(如圖2)。

這種耦合方式的優點是螢光屏光能的利用率較高,理想情況下,僅受限於光纖光錐的漫射透過率(?60%),缺點是:需要帶光纖面板輸入窗的CCD;對背照明模式CCD的光纖耦合,有離焦和MTF下降問題;此外,光纖面板、光錐和CCD均為若干個圖元單元陣列的離散式成像元件,因而,三陣列間的幾何對準損失和光纖元件本身的疵病對最終成像品質的影響等都是值得認真考慮並予嚴格對待的問題。

◆(2) 中繼透鏡耦合方式
採用中繼透鏡也可將微光管的輸出圖像耦合到CCD輸入面上,其優點是調焦容易,成像清晰,對正面照明和背面照明的CCD均可適用;缺點是光能利用率低(?10%),儀器尺寸稍大,系統雜光幹擾問題需特殊考慮和處理。

◆(3) 電子轟擊式CCD,即EBCCD方式
以上前兩種耦合方式的共同缺點是光" style="text-decoration:underline;color:blue">微光攝像的總體光量子探測效率及亮度增益損失較大,加之螢光屏發光過程中的附加雜訊,使系統的信噪比特性不甚理想。為此,人們發明瞭電子轟擊CCD(EBCCD),即把CCD做在微光管中,代替原有的螢光屏,在額定工作電壓下,來自光陰極的(光)電子直接轟擊CCD。實驗表明,每3.5eV的電子即可在CCD勢阱中產生一個電子-空穴對;10kv工作電壓下,增益達2857倍

如果採用縮小倍率電子光學倒像管(例如倍率m=0.33),則可進一步獲得10倍的附加增益.即EBCCD的光子-電荷增益可達104以上;而且,精心設計、加工、裝調的電子光學系統,可以獲得較前兩種耦合方式更高的MTF和解析度特性,無螢光屏附加雜訊。因此如果選用雜訊較低的DFGA-CCD併入m=0.33的縮小倍率倒像管中,可望實現景物照度?2 10-7lx光量子雜訊受限條件下的微光電視攝像。

微光電視系統的核心部件是像增強器與CCD器件的耦合。中繼透鏡耦合方式的耦合效率低,較少採用。光纖光錐耦合方式適用於小成像面CCD。
耦合CCD器件的性能由像增強器和CCD兩者決定,光譜回應和信噪比取決於前者,暗電流、惰性、分辨力取決於後者,靈敏度則與兩者有關。

從微光成像的要求考慮,最主要的是要提高器件的信/噪比。為此應降低器件雜訊(即減少雜訊電子數)和提高信號處理能力(即增加信號電子的數量)。可以採用致冷CCD和電子轟擊CCD兩種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在輸出信噪比為1時盡可能減少成像所需的光通量。

滿足電視要求(50∼60fps)的CCD在室溫下有明顯的暗電流,它將使雜訊電平增加。在消除暗電流尖峰的情況下,暗電流分佈的不均勻也會在輸入光能減少時產生一種雜訊的"固定圖形"。此外,在高幀率工作時,還不希望減少每個像單元信號的利用率。器件致冷會使矽中的暗電流明顯改善。每冷卻8℃雜訊將下降一半。用普通電氣致冷到-20℃∼40℃時,暗電流會比室溫下小100∼1000倍,但這時的其他雜訊就變得很突出了。儘管CCD像感器目前被公認是低亮度成像最有前景的器件,尤其在小電荷的情況下,對低亮度成像系統電荷轉移效率不是主要限制,主要限制還是輸出放大器和低雜訊輸出檢測器,因此,我們必須瞭解L3成像的低雜訊檢測的情況。

配合致冷,採用浮置柵放大器的低雜訊輸出(FGA和DFGA),CCD的檢測效果更為理想。其中FGA能處理100個雜訊電子的CCD像感器峰值信號,而DFGA的飽和電平約為FGA的1/10,它僅能處理約20個雜訊電子的像感器峰值信號。
近30年,CCD圖像感測器的研究取得了驚人的進展,它已經從最初簡單的8像元移位寄存器發展至具有數百萬至上千萬像元。隨著觀察距離的增加和要求在更低照度下進行觀察,對微光電視系統的要求必將越來越高,因此必須研製新的高靈敏度、低雜訊的攝像器件,CCD圖像感測器靈敏度高和低光照成像品質好的優點正好迎合了微光電視系統這一發展趨勢。作為新一代微光成像器件,CCD圖像感測器在微光電視系統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

TOP